编者按:在今年七一党课上,党委书记关建国指出,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章内涵与集团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强调坚定信心不自满,坚持发展不动摇,奋力拼搏不懈怠,全力推动企业发展。为帮助大家进一步深化理解党课内涵,党群办将推出学习七一党课系列谈,信心是干事创业的基础,所以本期推出第一谈: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一)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在中共党史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1930年新年刚过,毛泽东收到了林彪的一封信,信中对时局和革命前途流露出一股悲观情绪,发出了“红旗还要打多久”的疑问,并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也产生了怀疑,毛泽东对这封信非常重视,从当时革命形势的分析判断和长期对社会的调查研究等多个方面,为林彪解答了疑惑,其思想核心就是后来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非常清楚,树立信心是革命的前提,对革命失去信心是非常危险和致命的,后来长征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国内建筑企业中,也有一个这样的案例。2005年,万晓林被任命为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总经理,然而他接手的确是这样一个特困企业:公司连续10年巨额亏损,债务金额高达2.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07.6%。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万晓林完全可以激流勇退,最多向上级陈诉自己年轻不足以担这个担子,但是,他偏偏就是个不轻易向困难屈服的人。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他发现老国有企业遗留的观念陈旧、管理混乱是企业亏损的根本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本之后,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于是,他带领公司领导和机关部门负责人到沿海考察,并很快出台了以市场为主导的多项改革措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空前激发出来,仅仅两年时间,公司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试想,如果当初万晓林对这样的企业失去了信心,不去调查研究,不去找问题的根源,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可能这个企业已经不存在了。
上述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首先要树立信心,信心是基础,信心是前提,而且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树立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近两年,由于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进入战略调整期,集团内部存在思想观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和历史遗留问题等,造成集团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但是集团仍然有走出困境的坚定信心,一是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建筑业仍有机遇。宏观经济仍然在合理区间运行,建筑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居住条件改善等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二是集团有善打硬仗、敢打恶仗的优良作风。集团有60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企业文化积淀,有艰苦创业、勇争一流的光荣传统,历来善打硬仗、敢打恶仗,在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十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集团都没有被困难吓倒,克难攻坚,度过一个个困难期,历史证明,只要坚定信心,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止集团的发展。三是集团有坚强可靠的领导班子。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年富力强,有魄力,有决心,勇于改革,敢于担当,很多人都有长期在基层单位当一把手的经历,有着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有能力带领全体员工克难攻坚,走出困境。四是集团改革措施得力。集团领导班子针对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强有力改革措施,推行集团化运作、模块化管理;继续加快“走出去”步伐;盘活固定资产;整合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内部管理;加大绩效考核力度;下决心清理掉历史遗留问题,使集团整体运行更加合理、高效,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五是人才优势明显。集团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大专以上学历占近80%,集团已经成为焦作建筑业的人才高地,人才无疑是集团走出困境的一大优势。这些都是集团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大实力和优势所在,也是走出困境的信心所在。
信心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前提,信心是建立在强大实力的基础上,信心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喊空口号,最终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集团遇到困境时,作为集团的员工,同样需要树立信心,首先,思想上与集团保持一致。要与集团同呼吸共命运,团结在集团领导班子周围,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次,加强学习,提升本领。要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动态,与时俱进,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尽快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第三,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集团与同行业先进企业还有不小差距,对此,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时不我待,要拿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紧追不放,缩小差距,迎头赶超。同时,不要抱残守旧,要敢于创新,大胆创新,唯创新才能促进发展;第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立足本职岗位,真抓实干,干出实效,干出成绩,为集团尽快走出瓶颈,为推动集团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