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持续深化改革,助推和谐长久发展

作者:南通集团 陈健  发表时间:2017-12-09 11:19:31    点击次数:1599 【打印】 【收藏】

创始于1958年的南通四建集团历经政企体制调整、股份制改革、集团化运作,现已发展成为集建筑设计施工、机电安装、装饰装潢、电梯销售安装维保和楼字智能服务于一体的跨行业经营、跨区域发展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是南通建筑铁军中的一支劲旅、是江苏省建筑界的领军型企业。公司先后荣获21项“鲁班奖”,还有30多项其他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公司被评为全国仅17家企业人选的“创鲁班奖工程突出贡献奖金奖”企业,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2014年度“全国工程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仅20家施工企业人选),同时连续多年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综合实力稳居江苏省建筑业企业前列。
  企业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发展壮大企业。改革不是一次性的,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过程,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南通四建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进步,是与公司不断的改革创新密不可分的。
   企业和谐的核心是利益的和谐,而和谐的保证是合理的制度。南通四建在不同发展时期,针对企业发展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并将实现利益的和谐贯穿于企业改革创新的每一个阶段。
   第一步 2001年国有资产完全退出,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庋改革是企业为适应市场、求得发展的一次彻底的革命,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2001年,公司在政府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得、让企业增添后劲和活力”等开明政策的推动下,在江苏省率先进行了改制。
  改制的传统模式为“先改后买”,即企业先行改制选出董事会后再和政府谈判企业的价格,谈判的主体为公司的少数几个人。这样就有“空手套白狼”之嫌,资产有无流失无法说清楚,职工没有获得应有的主人翁感。为此,四建决策层实行“先买后改”,即四建全体员工从政府手里买断四建,然后在企业内部再进行利益的重新配置。公司200名骨干持股,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人均一票,以绝对民主形式进行无候选人海选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改制中,公司明确“所有职工工龄不作一次性买断”(如果想离开公司,可以按规定买断工龄),不让一个职工下岗,不把职工作为包袱推向社会。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没有因改制把职工一脚踢开,企业因此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和技术骨干,也为后来全省建筑业的成功改制探出了一条新路。
  第二步 2003年实施集团化、多元化战略,企业实现跨越发展。
  公司完成第一次改制后,企业迅速发展,施工产值从2001年的10亿元迅速扩张到2003年的60亿元。面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2001年改制时未成为股东的公司员工也想加入股东行列,但是股东不能无限制增加。按照《公司法》规定:注册股东只能少于或等于50个股东。2001年改制确定为200个股东,是为了保持企业稳定,是权宜之计。2003年开始,公司董事会决定完善组织结构,使公司运作符合《公司法》要求。在企业内部进行“裂变”,分别成立独立法人子公司和独立法人地区子公司,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发展集团化战略等措施,让骨干的股权与自身所处的单位效益紧密结合,在子公司中体现自身价值:这样既优化了股权结构,也提升了股东层次。同时发挥出集群优势,形成“差异性发展、区别化经营”的发展格局,企业实现了做大做强。
  第三步 2006年实行股权流转和股东进退出,机制创新为企业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经过6年多的发展,股东们提出,决策层的股本权益应该与企业的风险责任同在,要求追加董事会成员的投股额。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公司通过受让转购、自身投股等方式将高管层的持股比例提升到了公司总股本的63%。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是在高管层控股的情况下,小股东们感到虽然仍有发言权,但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甚微。特别是少数大股东接近退休年龄,他们退休后所拥有的股权如何处理,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二是职业经理人市场在国内还不成熟,“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三是国内对资本的认识还不太深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对劳动创造的价值和投资者的资本价值二者难以科学界定,这给利益的合理分配带来了较大难度。
   2006年公司实施了第三次改革,提出了股权流转和股东进退出机制。其基本原则是:所有股东到退休年龄、调离公司、因病去世或在换届选举中落选,都必须按照规定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在规定时间内退出股东行列,然后再由股权领导小组推荐、董事会同意、股东会通过新增注册股东。这次改制废除了股东终身制,打破了股东世袭制,让公司股东始终处于流动状态,股权始终掌握在公司在职在岗的经营骨干手中,让所有后来者都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就有可能进入公司决策层,肩负起企业发展的重任。2009年四建董事会换届,5名同志退出注册股东.5名新同志成为新的注册股东,股权也随之调整到相应的数额,股权流转机制顺利实施。
  第四步 2009年投资公司成功运营.企业突破成长极限,实现新跨越。
  随着集团母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链条拉长,管理程序增多,边际效应下降。同时母公司集投资、经营于一身,存在安全、质量等风险,其运营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集团各个子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现象,管理结构和组织架构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了把更多、更有效的资金集中起来,有效规避母子公司体系的风险,适应公司实现更大规模化经营,公司于2009年成立了投资公司,成功收购并控股华德房产公司等子公司的股权,投资公司成功运营。
   投资公司专门从事投资事业,不再进行任何直接经营,不存在任何生产经营风险。每个子公司都自成体系,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发展、互不干扰,相互之间没有连带经济、法律责任.有效避免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风险。投资公司成功运营是企业组织结构一次根本性、结构性调整,为公司今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创造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为打造干亿集团奠定了基础。
  第五步 2012年南通四建新一轮的股权改制,突破现行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
  投资公司运营后,南通四建进行了清产核资。同时,为了扩大经营,南通四建进行了增资扩股。为壮大企业规模,永葆企业发展活力,此次改制将与公司长期合作的、资信好、实力强的内部合作单位负责人吸纳为新股东。这是南通四建股权的新一轮改制,优化了资本结构,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和管理定势,是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也是利益共同体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更是治理结构的一次创新。它成为南通四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公司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间: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