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深度解读河南建业集团第四次管理变革及组织架构调整

作者:  发表时间:2017-12-09 13:51:04    点击次数:1998 【打印】 【收藏】

2015年1月24日—26日,河南建业集团2015年管理年会在上街建业雅乐轩酒店举行,胡葆森董事长及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要围绕集团组织架构调整,如何在新的架构之下,集团总部、区域总公司之间更好地协同配合、提高劳动效益等问题讨论并形成了有效意见。
                             组织架构调整,调了什么?
    集团总部设立七大中心,分别为运营中心、人力资源与信息化中心、投融资中心、计划财务中心、产品中心、招标采购中心、客户服务中心。集团总部承担战略运营、投融资、组织能力与人力发展、产品研发、财务管控、品牌与企业文化建设、招标采购、客户服务职能。
    此次架构调整将原有18个城市公司,合并成为九大区域总公司,区域总公司实行两级管理架构,即“区域总公司+项目”。
    集团总部将“事权”“人权”充分下放,承担所辖区域项目开发“投资、定位、设计、施工、销售、服务”六大环节的全流程运营管理职能;承担所辖区域“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招聘、激励与考核、培训与人才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就是说区域总公司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为自己的投资收益负责。
    区域总公司在集团总部确定的管理费用额度内、营销费用额度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老胡在预备会议的讲话中说,这是继2012年以来,集团的第四次管控模式的调整,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可谓23年以来,建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元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前三次管理架构调整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集团前三次管理架构的调整。2002年~2004年两年半时间施行的是集团直控,因为当时项目少;自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大区制,是集团的第一次调整。对集团来说,当时设立了豫北大区、豫西大区、豫东南大区以及郑州公司,按照老胡的话说,一是因为项目少,二是因为项目总经理人才欠缺。
  2006年,也就是实行大区制第三年的时候,集团引入了新加坡凯德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设定了上市时间表,为确保当时的12个项目能够在2007年整个运作达到均衡,确保上市成功,集团决定设立集团8个业务中心,直控当时十几个项目,为2007年效益如期达成和2008年成功上市创造了组织保证。于是2007年效益很好,2008年达到利润目标,顺利实现上市,这是第二次组织架构调整。
  2010年中央政府救市的四万亿投资效益开始显现,从2001年年初到年底的房价上升了大概2.6%,这样一个形势作为发展的基础条件,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快速地成长,集团决定在重点城市的基础上,让18个区域总公司各自独立发展。一是迅速掌握每个城市的市场时机,同时为了让一批年轻人快速成长,从2010年之后,今天这些扛大梁的城市公司的总经理,大多数是从2010年之后的管控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老胡说,这是我们建业在这个管控模式下施行五年最大的一个成果,而且我们的销售从2008年上市之后的30多亿,到2009年的40多亿,到2010年的66亿,到2011年的82亿,到2012年突破100个亿,2013年140亿,去年152亿,业绩也出现了稳步增长。这是第三次集团组织架构调整。
                              为什么要进行第四次集团组织架构调整?
  一句话的原因就是,深深的忧患意识。王石说,下一个倒下的可能是万科。老胡的表述是,房地产这个行业不会消失,还会长期存在,但是房地产企业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在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的时候,行业还会走向下滑期。我有一种非常恐惧的感觉,今天的建业到了1万人的规模,如果发生变化,也不是太容易的,但怎么样应对这样一种形势,应对这种快速被淘汰的危机?
  老胡常说,对规律的敬畏是为“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深冬心态”,所有这些,都是对企业、行业乃至区域经济的责任感使然。于是有了第四次调整。
                              这是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
                                  权力都下放了,集团总部管什么?
  将集团总部职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建立战略投资与运营管控、组织能力与人才发展、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财务预算与金融、品牌营销与服务等五大战略平台,打造“精而强”的战略总部。也就是说,集团总部将成为构建五大战略协同和资源整合的平台。
  总部对区域总公司从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三个层面进行费用、标准、制度的管理和支持。
  按照老胡的话说,区域总公司做不了的事,比如投融资、战略、产品创新,这些都由集团总部职能部门来承担。
                                  区域总公司做什么?
  基于项目的全价值链运营管控主体,负责项目全过程管控;区域内精耕细作、共享资源、协同创造价值,建立对项目支持能力;实现集团预定的收益目标。
  这么解释很理论化,那听听老胡的解释:
  围绕地产开发,就是这么六件事:投资、定位、设计、施工、消费、服务。除去投资第一个环节还需要报集团最后决策拍板,就是这块地买还是不买、这个公司兼并还是不兼并之外,其他所有的权力都下到区域总公司了。所以我就给这九个老总说,我希望不再看到你们至少像我的公文不要再到我这儿,也希望尽量少到集团。
  人权更彻底,连机构设置集团都不管了。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机构设置,集团建议区域总公司设立这些部门,不是说必须设立。也就是说你一个部门不设都行,不叫部门叫什么都可以,机构设置不管了,编制也不管了,用100人、200人你自己定。另外是聘任,你用谁集团也不管了,你不用谁集团更不管了。包括裁员和分配,你赚了钱,省了钱,你发给谁,集团连知道都不用知道,你要不好意思你可以报集团备案。还有培训,你那个层面的培训你自己管,集团只做一些专业、高级别的培训。
  九大区域总公司的设立,是对地域市场既有资源的均衡。它们分别是:
  郑州区域总公司,下辖郑州、巩义;
  洛阳区域总公司,下辖洛阳、三门峡;
  开封区域总公司,下辖开封、商丘、兰考、永城;
  驻马店区域总公司,下辖驻马店、信阳、新蔡、固始;
  许昌区域总公司,下辖许昌、平顶山、漯河、汝州;
  安阳区域总公司,下辖安阳、濮阳、鹤壁、滑县;
  新乡区域总公司,下辖新乡、焦作、济源、长垣;
  南阳区域总公司,下辖南阳、邓州;
  周口区域总公司,下辖周口、鹿邑。
  每一个区域总公司就是新的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特别是,事业合伙人机制和项目跟投机制的确立,使得区域总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利益共同体。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这个最大亮点,下文详述。
                                  均衡区域经济资源
  调整后,每个区域总公司所辖城市的总人口大约都在1000万以上,市场空间和容量相对均衡,从以往各个城市公司的资源占用和利息支出,以及利息占回款的比例来看,九个公司的数据基本是接近的。这就从数据上支撑了此次调整的的实际基础。很大程度上,将相对有效地规避各城市本身区位、人口、经济总量、产业发展的先进程度等都不均衡带来的市场风险。
                                 人力资源的均衡
  十八个城市公司的执行团队能力是不均衡的,这对集团整体盈利能力产生了影响,而在调整之后,资源集中,能力强的人带领更大的团队,肩负更重的团队任务。这本身是对人力资源的优化。
  区域总公司主要负责人年龄上实现“老中青”互补态势,更有利于目标推进。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均衡。我们说,谋略看60后,执行看70后,创新看80后,颠覆看90后,让更多年轻新鲜的血液补充到管理层,是企业重要的财富累积。
  最大亮点:事业合伙人机制和项目跟投机制
  这是本次年会最大的亮点,也是引发小组讨论热议的一个话题。合伙人机制跟随互联网思维的春风已经吹了整整一年,本次架构调整后,可以说事业合伙人机制和项目跟投机制正是此次架构的一对翅膀,打开了新视野的一个窗口,将会激发员工的创业激情,打造真正的项目利益共同体。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预言“平台管理”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消除了距离。21世纪,企业管理步入自我管理时代。事业合伙人机制和项目跟投机制,是对这一预言的制度诠释。
  旨在“从共创到共赢”,“从共赢到共幸福”,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为员工搭建一个创业平台,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真正创立利益共同体。同时,通过跟投平台,将项目打造为“共赢创业体”,集团、高级管理人合伙基金率先进行投资,区域总公司及项目管理层强制跟投,视情况确定其他跟投范围。内部员工跟投机制成熟后,逐步面向业主及社会人士开放众筹平台。
  据悉,目前的“2015建业集团事业合伙人机制”处于1.0的初级版本,将选择条件合适的项目进行试点,经验成熟后,逐步推行。
  在“同股同权、同责同利”“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让所有的员工“成就共享”。

时间: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