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转型升级涉及许多内容,不仅需要提升建筑基础理论水平、建筑设计水平、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等,也需要提升建筑施工组织管理技术和能力。在调研中发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建工集团才良分公司在建筑施工组织管理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值得重视。
才良分公司的实践可分为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化整为零。即把施工的各个工序拆解,同时按照科学管理原理对拆解开的工序进行优化,形成工时、工料定额,把优化的结果再进一步标准化和模块化。
二是聚零为整。综合了管理学中的计划评审技术(PERT)和流水线管理理念,理清整个施工过程所有工序组成的网络关系,并进行优化。上下工序衔接都制定了严格的质量验收标准。
三是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把上述各方面的成果都信息化、数字化。工人工作任务指派、各工序质量验收结果等,借助于终端手持设备APP和云端的数据库实时交互,从而既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工人提供详尽技术指导,也保留了全程的质量追踪体系,这相当于在施工过程中强化了企业的质量内控和自我监理。
与传统粗放的施工管理相比,以精益化和信息化手段推动施工管理提升,起到了多方面效果:保证了建筑物质量;缩短工期;保证施工现场安全;节材、节能、环保;降低甚至彻底从源头上消灭用户投诉,实现开发商、施工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赢;通过合理安排人工、合理安排原料订购时间、缩短工期、节约各种要素等,提升了施工企业经济效益。这一整套体系如果在建筑招投标环节广为使用,可以提高招投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消除招投标环节的腐败。
才良分公司的探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比如,可以探索和上游建筑设计环节的对接,促进上游设计环节的优化;同下游最终住户的需求对接,更好地响应住户要求。
推广建筑施工管理的精益化和信息化,有可能带动建筑业业态发生裂变和重组,向工业化和服务化演变。比如,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将有可能出现一批掌握强大施工组织管理能力的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商。同时有可能分化出众多相应的中小型专业公司,各专其长,在各自领域不断提高生产率水平。这样,通过专业化分工带动生产率提升,通过对专业公司的合理调配,全社会建筑业生产率水平和竞争力将保持在很高水平上,进而为我国经济实现“两个中高”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作出贡献。
随着生产率和竞争力水平持续提高,我国建筑业也必将能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推动实现多方共赢。
刘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中长期发展基础领域首席专家)
时间: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