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思考

作者:  发表时间:2017-12-11 14:40:33    点击次数:3147 【打印】 【收藏】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如果企业失去了诚信,市场经济就没有秩序可言。所以要逐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的“诚信名片”和“身份证”。企业要把诚信作为自己的生命,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树立企业良好的诚信形象。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诚信建设能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
      当前企业面对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不断扩大的诚信规模和逐步增多的诚信形式,在履行诚信契约遇到困难时,很容易选择“失信”的途径。当企业普遍选择“失信”时,便构成了整个企业体系的“诚信缺失”。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失信行为,严重破环了诚信联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合同有40亿份左右。合同的履约率较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执行的合同平均不到70%,有的地方甚至不到20%。企业的诚信缺失,不仅仅限于企业之间的合同履约及债权债务关系。更扩展到企业内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以及企业对于公众的失信等。企业失信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融资诚信不足,商业诚信缺失。一些企业缺乏对融资诚信的重视,不愿意守信还贷,树立了很差的形象。鉴于这些企业由于缺乏融资诚信,诚信风险偏高,银行往往拒绝放贷。大量的商业、商品往来都发生在企业之间,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和扩大销售,常常利用诚信合同、协议、授权、承诺等诚信交易方式。但是实际上,诚信交易的背后是大量的违约行为,由于我国每年合同履约率平均不到70%,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相互拖欠的未付资金超过3000亿元,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
     2、生产、财务诚信缺失。生产诚信缺失表现为企业隐藏事实,欺诈消费者,追求暴利。许多企业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认证,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劣质、有害的原材料,采用了非法生产方式。财务诚信缺失是企业诚信缺失的一个突出点。大量的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逃税避税,制造虚假的财务数据,少纳税或者不纳税;有些企业甚至通过虚设分公司,开设多个不同的账户,以达到其套利的目的。虚假财务信息也欺骗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造成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
     3、管理者人格与管理举措的诚信缺失。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方面普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市场观念强、经营有力、管理严密等优势。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管理方式拘泥于传统的人治化家族式、集权倾向模式,管理措施经常是朝令夕改,严重损害了管理者的人格形象,同时也间接损害了企业的诚信形象等。
二、加大企业诚信建设的举措
     重建企业诚信是覆盖市场社会的系统工程,也是支持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保持持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企业发展的诚信支持战略包括企业家诚信文化的培育、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企业信息透明化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等。加入WTO,矫治诚信失常,优化诚信环境,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以重构企业诚信体系为基础。
     1、提升企业信息的透明化,加大失信成本力度,优化市场诚信环境。企业交往中需要诚信,它取决于交往过程的公开性、对信息发布及信息准确性的保证。从事交易的双方总是预期对方在谈判时提供有关交易的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而且在达成协议后信守承诺。公众对企业的信息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够有效地监督企业的诚信执行情况,从而约束企业的行为。企业信息透明化是构筑企业诚信的必然选择。另外,导致当前经济生活中诚信失常现象泛滥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低则是直接原因。一般情况下,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经济主体才会付诸行动。同样,失信行为的发生决定于其带来的收益和失信成本的比较。
     2、提升企业经营者的人格信誉,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诚实守信是经营管理者人格品德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也是经营行为的最重要特征。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之本,企业家的人格信誉是企业诚信行为人格化的代表,企业经营者应当具有全局长期发展观点,抱着爱员工、爱顾客、爱社会的“三爱”理念,为员工、为社会做贡献。建设一支讲诚信的企业家队伍是企业诚信建设的关键。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首先是企业家文化,要从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上提倡真实,提倡诚信经营。
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确立的诚实守信的形象和声誉,是企业每位员工诚实守信的综合反映,企业要加强对全体员工诚实守信道德观念的教育,确立“诚信做人,以德立身,诚信经营,以德治企”的思想理念,让员工将诚信记于心、施于行,并把企业看成是“讲道德、讲诚信、讲商誉”的市场主体,而不只是赚钱的工具。
     3、健全企业诚信制度,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企业诚信制度,完善诚信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企业诚信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当前,企业一是要建立健全并实施合同管理制度,严格履行订货合同。二是要建立资金信誉管理制度,一方面严守对金融机构的诚信承诺,保证按期归还贷款,不拖欠国家税款。另一方面,要严格欠款追收,采取相应措施尽早收回。三是建立与消费者及供应商的合作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增强相互间的信任感。四是建立商品需求调查制度,通过实现消费价值的最大化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五是建立对客户的诚信制度,因为顾客首选的是诚实企业提供的可信产品和服务。况且近年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用电子网络实现采购,配套、协作,客户对产品质量、交货期、货款结算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缺乏诚信的企业已无法进入现代经贸网络。
     完善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是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措施,企业诚信机制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建立在人格和特殊感情关系基础上的诚信;第二层是建立在法律和契约基础上的诚信机制;第三层就是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价值理性和信仰。因此,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完善奖惩制度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北京、上海“不良行为警示系统”、“企业联合诚信系统”已相继开通,企业完整的诚信记录将全部可查,从而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诚信体系框架。要重点考核企业是否正常纳税、按期还贷、货到付款。建立完善的诚信考核奖惩机制,严惩失信者,加强舆论监督,从宣传舆论上抨击违背诚信的行为,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风尚。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根基,拥有良好诚信资源的市场经济,是健康的市场经济,是有秩序的市场经济。在这种状态下,社会运行成本降低,各方面的信任度提高,社会关系和谐。我们要从长远着手,建立起良好的诚信机制,使市场经济秩序能持久、健康地运行。

     文章来源:中国网 第146期


时间:201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