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焦作建工集团优秀项目经理崔荣强是如何历练的
“自己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自己的梦想要靠自己去实现!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是一定可以改变未来!磨炼会让我们尽早地成熟起来,并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应变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用激情和热情换取社会生存的经验。”———题记
从一名普通机修工到能管理近亿元工程造价的项目经理需要多少年?如果你敢于提出这样的问题,焦作建工集团崔荣强会告诉你,13年。
13年,这悠悠岁月,对很多人而言不算短暂,足以让人失去激情和梦想。但崔荣强用他的经历证明,每个人都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终将空虚。人生境遇无限,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
今年35岁的崔荣强,是焦作建工集团第四工程处副经理兼安阳国际大酒店项目经理。说起崔荣强,焦作建工集团董事长庞长鸿是这样评价的:“小伙子年轻有为,敢想敢干,是我们焦作建工集团的骄傲和希望。”
1997年,崔荣强来到焦作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现焦作建工集团)工作时,只是一名普通的机修工。虽是一名小工,但崔荣强有着自己的大梦想,梦想哪一天,工地能在自己的指挥下筑起一流的建筑作品,这是他藏在内心的愿望。
那个工作岗位很苦、很累,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刚参加工作的崔荣强没有怨气,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知道自己还年轻,还需要不断地磨炼。
一次,工地上的龙门架钢丝绳断了,派他去维修。他用棕绳把几十米长的钢丝绳的一头拴在腰上往龙门架上爬,去更换已经断掉的钢丝绳。越往上爬腰上拴的钢丝绳就越长、越沉,当他爬上龙门架顶端的时候,已是满头大汗、手脚发软,他颤抖的身体搂着龙门架在风中左摇右摆。第一次干那么危险的工作,他当时确实有些害怕,但还是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2001年,崔荣强当上了技术员,整天在工地上跑上跑下,找甲方、找监理、找设计,盖章、签字、收集整理资料,抄平、放线、打石块、送试验等,总之什么工作都干,从早上忙到深夜。工作虽然累点,但是他觉得越干越有劲。2003年对崔荣强来说,是他事业上又一个新的起点。这一年,他不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先后被公司任命为河南省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4#原材料库工程和碳黑储罐工程的项目经理。2005年4月,崔荣强在事业上再上一层楼,被公司任命为第四工程处副经理,兼任新乡国际饭店公寓工程项目经理。
梦想需要激情,更需要坚持。多年的工作经历,不仅让崔荣强炼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也磨炼出了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的工作作风。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4#原材料库工程是崔荣强任项目经理后独立负责施工的第一个项目。第一次接手大工程,就与参建该公司其他项目的十几支“国队”、“省队”同台竞技,工程工期紧,还遭遇到“非典”、雨季等不利条件,当时公司许多人都替崔荣强捏了一把汗。崔荣强顶着压力,克服困难,敢闯敢干,提前23天交工,打了一个漂亮仗,项目部被公司团委授予“青年突击队”称号,受到业主、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以及同行们的赞誉,崔荣强也让公司领导和同事们刮目相看。这段经历为他今后承接更大、更复杂的工程积累了经验,树立了信心。
崔荣强的同事们说,他在管理上既坚持原则,又不失灵活性。2005年,公司在承揽新乡国际饭店公寓楼时,崔荣强担任项目经理,那是他首次在外地施工。工程开工后,有些员工多多少少有恋家情结。为了让员工们没有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他在施工工地附近的居民区租了一套三居室的单元房,让年龄大的员工和女员工先住进去,他和几个年轻人住在工地。他还想法设法为员工排忧解难。电工王有安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爱人月收入不到300元,生活比较困难。当得知王有安没钱给孩子缴学费时,他赶快凑了1000元钱托人带到王有安的家里。施工员姬福兴家住农村,孩子在外地求学,爱人一个人在家,家里水管裂了很长时间无人修理。他得知情况后立即找人前去维修。周松强的父亲患重病住院,他和工程处其他班子成员驱车800公里前去探望。
梦想在磨砺中铸就,崔荣强用他的汗水和智慧建造了一座座精品,也收获了无数荣誉。2003年,他主持焦作工学院新校区4#公寓楼工程QC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中“卫生间防漏技术”获得了2003年度河南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二等奖。2006年,他主持建造的新乡国际饭店MOMA公寓楼工程获得了2008年“河南省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称号和省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他任项目经理的新乡辉龙阳光城26#楼工程获得了河南省“中州杯”金奖……工作之余,他撰写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三篇论文分别获得省级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等奖。他个人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职工,还获得了市建委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梦想没有终点。2010年,崔荣强承接了安阳国际大酒店工程。工程开工建设之初他就高标准,严要求,争创国家级“鲁班奖”,他在向事业的又一座高峰攀登。
时间:201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