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的清晨,寒意逼人。11月19日7时整,离规定的上班时间还有两个小时,51岁的张美霞就来到市和平街市场,打开制衣店的店门,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这是一个上下两层、约40平方米的店铺,里面堆满了各色布料、各种款式的衣服以及制衣机器。从1997年搬进市场至今,张美霞在这里已经做了15个年头的生意。15年间,她的固定客户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是15年前,她却在马路市场上艰难地讨生活。
1993年,在市和平街附近的马路市场上,张美霞和爱人摆起了裁缝摊。一辆脚踏三轮车、一块一米多宽的三合板,就是他们的流动摊位,每天他们都要蹬着三轮车出摊、收摊,干得十分辛苦。
“和平街的路两旁都是做生意搭的棚,有推三轮车卖东西的,还有推自行车、平板车的,卖啥的都有,路都被占满了,就像农村赶集一样。”张美霞回忆说,那时候要占个好位置就要起大早,不少人三四点就来了,经常为了占位置吵架。
告别马路市场风吹日晒的日子,是在1997年。那年1月18日,和平街市场正式营业,张美霞终于有了自己的固定门面。
客源多了,原来只有一个人裁剪、制作的张美霞有些忙不过来,于是又招了3名员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衣服款式、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张美霞的生意规模也慢慢扩大,以前仅仅能挣个加工费,现在从面料、裁剪到制作是一条龙服务,做的衣服也逐渐从中低档变为中高档。
靠着一双勤劳的手,踏实肯干的张美霞一家生活变样了。张美霞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没钱买房,但这15年她家最大的变化就是靠着这个裁缝店供3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这让她心里十分欣慰,也让她更坚信一家人的日子会蒸蒸日上。
“房子、水电出了问题,市场负责维修,一天24小时还有保安执勤巡逻,在这里做生意心里很踏实。”在这里打拼了15年的张美霞很感慨,“和平街市场的建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创业平台,也为下岗职工创造了再就业的机会,舍不得走,这里就像家一样。”
靠在和平街市场里做生意改变生活的不止张美霞一人。记者从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占地60亩、经营用房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和平街市场,从业人员已近2000人,市场提供的经营用房供不应求,入住率长年达100%,许多人在这里求生存、寻发展。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1996年,当时还是市建一公司的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动应对市场经济变化,根据和平街地处闹市区及自发形成并存在了13年的马路市场的情况,从城市改造的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市政府清理占道经营,退路进场,还路于民,大胆开发兴建了和平街市场,首开我市企业办市场的先河。和平街市场更以商品齐全、价格低廉、服务周到受到广大商户和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众所周知的综合性购物休闲场所。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包括和平街市场在内,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的多种经营的收益,已占到企业总收益的70%以上。
如今,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平街市场的软硬件设施,为广大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环境,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正谋划着对市场进行规划改造。听说了这个消息,张美霞激动不已。她说:“许多商户都提出过安装空调,想有一个冬暖夏凉的经营环境,这个愿望马上就能实现了。”
时间: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