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永难忘,25天建设510个家

作者:焦作晚报 梁智玲   发表时间:2017-12-15 14:24:40    点击次数:1581 【打印】 【收藏】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你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将永远记住河南省焦作一建援建部突击队为我们所作的无私奉献。在这里,村支部、村委会及全村1100名父老乡亲再次发自内心地感谢你们!”这是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原焦作一建)工作人员保存了5年的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来自四川省安县安昌镇蔬菜村的1100名乡亲。“忘不了那里的酷暑闷热,忘不了站着就能睡着的疲惫,更忘不了乡亲们盼望的眼神和我们肩头的责任。”时间模糊不了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回忆起五年前援建四川的情形,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突击队的队员们感觉仿佛就在昨天。
                                 一个小时 公司大厅贴满“请战书”思绪回到五年前。
    2008年5月底,得到要为四川灾区建设510套活动板房的消息后,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沸腾了。
  “我们有责任到前线尽己所能,用真情和行动为灾区人民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四川人民灾区重建是我们的责任,我愿意进入四川参加援建。”一个小时内,公司大厅内贴满了员工的“请战书”。
   “到灾区援建任务很重,但我早有了思想准备,我年轻,身体素质好,一定要让我参加。”杨耀是一名“80后”,2007年才到公司工作,他主动请缨入川援建时,才23岁。
    5月30日,30名管理人员带领数百名云南昆明籍劳务人员组成援建突击队奔赴四川安县安昌镇蔬菜村。6月1日上午,突击队到达施工现场。看到统一着装、衣服上印着“河南建设”的突击队员到来,灾民一下子都从帐篷里走了出来,显得非常兴奋。“你们是不是来帮我们建房子的?房子要建成啥子样?”听到灾民充满兴奋和期望的问话,眼泪在队员的眼中直打转,他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尽快把活动板房建好。 
                                  六天六夜 跑断双腿浇筑地基
    浇筑地基怎能跑断腿?说起这事,援川人员韩臣平讲了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持续了六天六夜的故事。
    建设活动板房需要先打地基,打地基需要商砼。要是在焦作,打个电话就会有人将商砼送上门,可在援建现场,事情远远没那么简单。“建设任务重,商砼紧缺,磨破嘴皮、跑断腿定好的商砼,左等右等送不来。”韩臣平说。眼瞅着100多名工人在工地等得着急,他心急如焚。
    不行,必须想办法。韩臣平骑上借来的摩托车,到10多公里外的商砼供应站找商砼。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定好的商砼被别的施工队“劫”走了。“定好的商砼必须找人压车,不能半路被‘劫’影响工期。”韩臣平和其他两名援川人员一起,硬是挤上了商砼运输车,一路护着商砼到了施工工地。
    一趟、两趟……韩臣平每天都得跑10多趟,这一跑就是六天六夜。“担心早上排队晚,晚上不住帐篷,直接睡到商砼供应站经理的办公桌上。”韩臣平说。那时候,睡在办公桌上比睡在帐篷里踏实。
    “受灾群众撤离帐篷的愿望很强烈,每天都有人到建筑工地看板房建设情况。看到他们企盼的眼神,我们怎么忍心延缓工期?”韩臣平说。6月16日,活动板房室内基础地面浇筑完成,可以开始活动板房的安装工作了,他们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面对险情 他们坚持到了最后
    援建期间,余震、大雨不断,援建人员都习以为常,施工从来没有停止过。唯有一次,为躲避上游堰塞湖的威胁,援建施工停止了3个小时。这仅有的一次躲避,让所有援建人员刻骨铭心。
    安昌镇是安县的老县城,安昌河环镇而过,地震发生后,安昌河上游形成了几个堰塞湖。从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开始,就经常有直升飞机来巡查堰塞湖的情况。6月6月上午,援川前线指挥部紧急通知,上游准备泄洪,施工人员要作好随时撤离的准备。“为了不引起恐慌,我们暂时封锁了消息,组织人员继续施工。”援建项目总指挥孙世东说。可是,当看到当地村民背着、扛着物品开始大批撤离时,有的民工害怕了,要求马上撤离。“这时候,必须服从统一安排,一旦有危险,马上通知撤离,不能单独行动。”孙世东说。
    其实,那时候,他自己心里也很忐忑。“大家都自愿出来援川,队伍中有很多“80后”,万一出了啥事,该如何交代?”孙世东说。16时许,指挥部下达了立即撤离的指令。“分三批撤离,民工先走,管理人员随后,共产党员最后离开。”孙世东下达指令。随后,施工人员冒雨撤离到附近的小山坡上,等待下一步指令。
    两个多小时后,险情解除,施工人员一个也没少,全都回到驻地。“回来后,发现帐篷里面全是水,很多帐篷被风雨掀翻,根本无法休息。”孙世东说。
    即便条件非常艰苦,却没有一名工作人员叫苦叫累,只要有任务布置下来,大家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完成。6月23日,510套活动板房全部建设完工。25日,板房一次性通过省建设厅、安县建委验收,510套活动板房还被评为示范工程。中华全国总工会委托我市总工会在施工现场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大旗授予突击队。
    对于援建人员来说,最幸福的一刻是安昌镇蔬菜村1100名村民送来的锦旗。“25天的辛苦没白费,看到灾区群众的笑脸,值了。”孙世东说。
                              回望援川 最难忘是那片情
    “这次雅安地震,我们没受到损失,永远难忘你们当年的支持。”今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后,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装工程处经理袁军收到一条手机短信。这条短信的发送者卿先生,是袁军五年前在四川援建时结识的当地人。“我们在援建时困难重重,卿先生还有很多当地群众主动提供帮助,让我们感到温暖。”袁军说。
    援建人员刚到蔬菜村时,需要一些竹竿当标志,一位当地村民二话没说,带着砍刀到山上砍了50多根竹竿送到工地。“你们来帮我们盖房子,咱就是一家子人。”这位村民说啥也不要钱,留下竹竿就走了。
    经常下雨,施工场地非常泥泞,大型车辆无法进入,材料全靠工作人员用手搬,很多人的手上都磨出了血泡。见此状况,卿先生主动找到施工现场,留下自己的拖拉机和摩托车。“你们用吧,可以省点力气,有啥困难尽管说。”他的这句话,让很多人落泪。
    看到工作人员天天吃方便面,商砼运输车的司机送来了妻子做的红烧肉,非让建设人员改善一下伙食;驻地工厂为施工人员腾出了可搭建帐篷的场地;驻地学校为女援川队员腾出了帐篷……“很苦,很累,但当时不觉得。在援川建设20多天,没有一天不感觉到灾区群众的情谊。”袁军说。回望援川的经历,仍深深地感觉到援川工作是光荣的,无论对灾区群众还是对他自己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2008年10月,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的代表,再次组织人员奔赴四川,在江油市参加中原爱心小区重建工作,此次共为灾区群众建设15栋居民楼共3.66万平方米,确保灾区群众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前入住。


时间:201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