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河南职工网》报道——“老黄牛”王世海

作者:李俊    发表时间:2017-12-15 15:25:03    点击次数:1437 【打印】 【收藏】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为公司的百年长青基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执着,从上班时起;奉献,渗透在上班的每时每刻,30多年他一如既往的工作着,就是为了不辜负公司的期望,不辱没公司的美名,大君子,一诺千金。他就是第一工程处向集团公司推荐的劳模---王世海。

                                       (一)管安全,宁做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在河南中安建设集团庞大的建设大军中,有这样一个人,他30多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没有丰功伟绩,却用独特的“好士兵”的方式辅助领导成就事业。年近半百的他,以“老黄牛”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年轻人,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他就是河南中安建设集团优秀共产党员、一处老安全员王世海。

  安全是职工的生命。作为一名安全员,王世海工作认真负责是众所周知的,他时时刻刻地把安全放在心上,为工人的生命负责,为工程的效益负责。

  2009年,河南中安建设集团第一工程处(下称一处)在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工程施工时,王世海发现外脚手架的连接板垂直度出现问题,向外倾斜了很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他劝说民工,但民工不在乎,无奈之下他找到了一处书记、项目技术负责人陈会玲。因为担心陈书记工作忙把这件事给忘了,他就坚持让陈书记跟他到现场解决问题。他在安全管理上不放过任何问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个很执著的人。

  在生活中,他的好脾气是公认的,他向来不会大声说话,也没跟谁红过脸。在工作中,他也很少像有些安全员一样,向违规作业的工人发火。在他看来,管安全单靠大嗓门、大呼小叫甚至罚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得要摆事实、讲道理。只有相互理解,工作才能做好。他也经常遇到蛮不讲理的工人,有一次他在现场拍照取证时,工人上来就要抢相机,经过他的耐心教育下,工人最后还是按标准要求做了。

  2015年他在孟州升龙华府项目做项目收尾工作,虽然是收尾工程,往往最容易让人疏忽。所以这个时候得更加注意。年初他针对剩余工程牵扯到危险性较大的做了总结。例如,在屋面瓦施工过程中,天气炎热,屋面上太阳火辣辣的,一天下来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他坚持同工人上、下班,要求工人系好安全带做好安全防护;商铺雨水管的安装工人图省事想用吊绳安装,他坚决不同意,工人和他不断地争吵,他始终坚持原则并说服安装工人,最终还是按照他的要求用吊篮并顺利完成了工作;外包窗户施工过程中玻璃从高处掉下砸到商铺屋面旁边,当时外墙工人正在维修,他立即让他们停止作业并向监理、甲方汇报,要求工人作业时必须由专职安全人员旁站和采取防护措施。这一桩桩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避免了一次次不小的安全事故。有人说他多管闲事:“又不是你们的人管他们干什么”。他总是坚定的回驳,安全靠大家,不是一个人的事,做这些不为别的只为大家能安安全全回家,是对生命的尊重。

  这些年只要有工人作业他就不断的给他们讲安全、说安全、做好安全防护,这是他几十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他的这种习惯也不断的感染着项目上所有的人参与安全管理,促进安全工作不断地向前开展。

                                   (二)、保质量,甘做“苦行僧”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对安全工作不放松的同时,他也时刻为工程严把质量关。在他看来,作为一名项目管理人员,不管身处何职,都要做到腿、手、眼“三勤”。在升龙华府项目上虽然项目临近收尾,工作量相对不是很大,但他每天依旧坚持六点起床,六点半之前到工地,30多年以来他都始终保持这种习惯。

  在升龙华府后期维修过程中,他手持一根6圆的钢筋,口袋装着一个记事本、一支笔、一小盒粉笔,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内墙粉刷及公共部分墙地砖成品进行逐一的检查,每一层、每一户、每堵墙、每道梁、每一扇墙、地砖。凡是有空鼓的地方他就用粉笔标出空鼓的位置、范围;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准确位置;包括地面、天棚是否平整,预留的空洞是否通透。每天他都行走在楼层之间,粉笔用了一根又一根,崭新的笔记本薄了又厚,甚至手持的钢筋端部都被磨的扁平,看似简单和枯燥乏味的工作,他却做得扎扎实实,发现了很多的问题。针对墙面空鼓问题维修过程中严格按程序进行,把空鼓的部位全部剔凿掉再进行修补。然而时间长了,工人厌倦了,为了赶进度,为了蒙混过关就把他做标记的粉笔痕用水擦掉。他发现这些问题后又重新给标记出来。有时,维修的观感不好,他当场要求返工并亲自给工人演示,给工人一个样板,要求工人必须维修彻底,这中间免不了磨牙斗嘴,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的教育工人,这过不了关,坚持绝不留下巴掌大的空鼓。最终,工人妥协了,被他的认真劲折服了。他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只要努力就能完成,尽管很累很费力。最终,在交工之前粉刷的修补保质保量的完成啦。

                                     (三)坚持师带徒,薪火相传

  风雨30载,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始终与河南中安同行,尽管经历从焦作市建一公司到河南中安的岁月变迁,公司日益壮大,他也从青葱少年步入了知天命之年,身边的年轻人走过一批又一批。但是,他认为作为公司的“老革命”他认为有些东西不能丢,必须继承和发扬。他到公司进过瓦工组、干过安全、质检、施工,作为一名老工长他觉得他的手艺和工作态度必须传承下去。针对墙面裂缝:针对粉刷墙面裂缝的他采用很多种方法进行维修找出效果最好的解决办法,带领大家对其修补,让年轻人懂得这种问题的处理方法,他教会年轻人使用抹子,教会年轻人砂浆怎样搅拌好用。在地面平整度维修方面:他手把手的教年轻人,地面清扫干净浇水湿润扫水泥浆,保证维修层和结构层结合紧密;面层有浮浆进行二次收面,保证维修后面层不起砂;维修完成后,及时检查效果及时养护保证面层有强度。混凝土地面施工:在地下车库混凝土地面施工过程中,李俊负责地面施工,他教李俊如何控制截水沟沟底坡度,如何安装截水沟面层的篦子、泛水流向、地面标高、混凝土厚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他教李俊如何控制,用2m尺杆一尺一尺配合灰饼,确定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在保证这些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他也积极把常见的工作技能和施工工艺毫无保留的教给年轻人,培养年轻人为工程处后备力量强大做一份努力。

                                    (四)、拓疆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月份公司联营的开封空军某基地建设全公司征集报名,很多同志觉得太远不想走出去没有报名,怀着向别的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心态他踊跃报名,并顺利地被集团公司选中。但实际到开封项目之后他发现还是与想象的差距很大,他们的安全文明施工、实体质量不尽如人意,说实话还不如我们做的好,加之和联营单位沟通上不很得心应手。他们不清楚我们公司的管理模式,我们也不是很清楚他们的实际情况,双方在工作和管理上产生了很多分歧。很多随行的同事受不了委屈,适应不了,都自行的返回原单位并劝解他也回去,他也动摇过。

  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认识到既然代表公司来工作,就得为公司负责,哪怕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坚持到底,因为他有过30多年在工程一线摸爬滚打的经验,环境再恶略他也不害怕,在现场他努力的和他们沟通,他用实际行动来说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企业文化,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公司认真负责的态度。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他们之间已经能够相互的理解相互信任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别的人员都放假回家了,他至今还在开封的项目负责钢结构工作,也得到了该项目负责人的好评。

  有人对我说,你快退休了,熬到退休算了。可他却不这么想,如果下次公司还有这样的工程我依旧会毫不犹豫的报名,他想在快退休的时候为公司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在公司谋求发展、开拓疆土的浪潮中他甘愿做公司的一块敲门砖,为公司打下一枚金子招牌。

                                    (五)、 一心为公,视单位为家

  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以身作则,在工作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但却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虽然在河南中安建设集团工作了30多年,但他却没在焦作买过一套房,妻子和孩子至今还在老家,常与家人聚少离多。在他眼中项目部就是他的家,工程在哪儿,他就吃住在哪儿。 2012年麦收时节,正是奇瑞工程赶工期的关键时刻,大部分工人都选择离开工地回家收麦了,但是他却选择了留下来。这样一来,家里两亩地的收割、播种只能靠妻子一个人干了,有时候他心里也很愧疚,觉得欠她们太多。2012年他82岁高龄的老母亲因为肠胃病一直卧床不起,并且一度病危入院。工作繁忙他总是匆匆地去看母亲一眼,侍候两三天就又赶回工地。他牵挂着母亲,但更放不下手中繁忙的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深知奇瑞工程对于公司的重要性,所以只能委屈了母亲。在升龙华府项目施工过程中他母亲病危,因项目主体正在施工,安全隐患处在高发期,他也没能及时回去照料,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子欲养而亲不在,每每想到这些,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也双目含泪。

  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没有多大本事,但是领导信任我,我只有把安全和质量工作做得更好,让领导真正放心,才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他说到了,也同样做到了。

                                            

 

文章链接:http://www.hnzgw.org/template/10003/file.jsp?cid=298&aid=450730


时间: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