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他沉在基层,扎根工地,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技术负责人和业务骨干;
十年来,他勇于创新,引进并普及了GPS技术,使得项目上的测量作业更快、更准、更全面地展开,培养了一个又一个测量能手;
十年来,他以身作则,不推诿,不懈怠,啃下了一个又一个工期紧、任务重的“硬骨头”;
他,就是河南中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安正通技术负责人——王林海。
王林海坚信,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哪怕再荒的田,只要足够勤奋,只要敢于开垦,就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2010年,王林海来到了刚成立不久的中安正通(原市政工程处)。改革之初,人员较少,员工老化,技术设备也相当落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砺一个人,越贫乏的知识才更能促进一个人去探索、吸收、成长。”王林海说。
他虚心向老工人学习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干中学,学中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思路,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员。2013年,他在中安正通众多青年技术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安正通的技术负责人。
王林海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倡导创新、注重时间效益的时代,依附陈旧作业模式,注定会被抛向业界的末端,市政行业亦如此。
2013年,孟州市黄河西路二期工程开工,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纵向起伏多,这些条件拉长了前期工作的战线,在他的一再建议和坚持下,中安正通引进了首台GPS测量仪器。
新仪器一到,他查阅资料,反复研究,很快掌握了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在整个项目部进行了推广运用。“近两年所接的大沙河项目,浅滩河沟多,战线长,地域广,增设的几台GPS测量仪器发挥了优势,大大缩短了复测时间,提高了竣工数据的收集速度。”王林海说。
作为技术负责人,王林海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项目部人员的样板。工地上,你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或奔波于山岭田地放线,或在现场协调人、机、料等供应问题。
2019年4月,大沙河项目开工,王林海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兼总工,负责项目图纸审核、放线测量、技术交底、签证处理等各项事务。
开工伊始,繁重的任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或是在工地现场指导施工,或是奔波于和业主、监理搞协调,或是教刚入门的测量员处理CAD图纸放线测量问题。虽然工地距家不过数公里,他甚至一个多月都没能回家看上一眼年迈体弱的老母亲。
匠心深耕在一线。从测量员到技术负责人,再到独当一面的总工,十年来,王林海用一串串足迹,一个个项目,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能吃苦、善战斗、讲奉献”的干劲,为中安正通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