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目前运行的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相对智能,集数据归集管理、流程管理、信息穿透与一体,在线跟踪项目进度及收支,账目清晰,所有数据可追踪溯源,数据逻辑化管理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失误,规避重复付款等情况,成本信息数据库的不断填充也为公司总部的经济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决策的主观能动性。”主管成本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杨小明说。
自2020年底至今,中安建设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和从粗放到精细的蝶变。
孕 育
2020年,中安建设提出了成本管理信息化覆盖项目全过程的管理目标。
传统管理模式下,项目合同、结算、付款等业务的审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和时间提取历史数据后决策,伴随着企业跨越式发展,项目数量激增带来审批量数倍增加,负责的员工业务量剧增加班加点,责任心不强的员工失误率剧增,负责的员工业务量剧增、加班加点,责任心不强的员工失误率剧增,成本管理信息化应势而生。
初 生
经过市场调研和多次谈判,2020年12月,中安建设选中了“红圈”成本管理系统作为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平台,“红圈”有过与多家知名建筑企业合作基础和经验,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个性化定制,按照实际工作需求设计科目、数据归集、审批程序及数据逻辑管理,使用灵活,操作方便。
中安建设综合办公室成本管理中心根据管理需求,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60余张成本数据表格历经设计、修改、优化,不断拆解合并,结合50余条业务管理流程,上线时精简至30余个业务管控点,涵盖了上游客户的业务往来单位施工合同、项目进度、项目开票、项目收款管理和项目供应方的成本合同、成本结算、项目收票、支付等项目关键业务管理,制定作业指导书细化流程中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点。
成 长
完成系统整体搭建后,2021年4月至6月,中安建设选定焦作市实验幼儿园南园项目、博园澜庭叙项目作为试点试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改科目、优化流程、修改数据逻辑;期间组织各分公司、项目部学习培训,7月,在基本完成项目成本基础数据的录入工作后,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此时中安建设的“红圈”已经是包含14个一级科目、91个二级科目的大数据库;系统管理了52个项目、近2000家供应商的3000余份成本合约,在半年来的上万次的成本入账、发票管理、资金审批中,无缝提交审批决策所必须的基础信息。
蜕 变
自7月1日全面上线至今运行的近半年时间里,中安建设根据在建项目使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优化审批科目和流程,比如在成本计划的二级科目里,原本钢筋项目的采购就单列了10余种钢筋型号,使用过程中考虑材料使用过程中单项更换频繁,最终调整了管理思路,将部分大宗材料的成本控制原则由按照合同控制型号,转变为控制总量。另外,结合主要付款节点付款流程相似、付款频率较高的特点,增加了“批量项目付款”的科目,同一个项目可实现一个流程同时发起5-10的付款审批,科学地降低发起人、审批人的工作量,提高付款效率。
“经过调试优化,目前的成本管理数据库初具规模、审批流程严谨科学,初步实现信息化。根据公司成本管理工作安排,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深化系统,让‘红圈’真正成为项目管理实用的工具,让项目成本管理从过程管理彻底转化为目标管理,让公司、工程处(分公司)、项目部更加高效运转。”综合办公室成本管理负责人王昆说。
中安建设董事长、总经理张兆新说:“我们坚定不移以两个标准化和成本管理信息化为管理主线,全面夯实管理基础,要向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