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三工程处继承和发扬了公司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强化形成了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多年努力,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梯队,为其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三处副书记、副经理常斌说,“我们非常重视对新人的培养,每次只要有新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分到工地,项目部就会在欢迎会上,为其选一名技术过硬、作风严谨的老师,在“师徒”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结成对子,组织确立师带徒的关系。之后,师傅要言传身教,将自身的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好的工作作风等传给徒弟,并督促徒弟工作、学习、思考,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期间,师傅是义务的,没有额外收入,也没有“拜师学艺”的繁杂礼节,师傅和徒弟亦师亦友,时常串门儿小聚,徒弟对师傅心存感恩,师傅以培养出优秀徒弟骄傲自豪,师徒感情总是比与他人更加深厚。”
锦祥花园项目部年轻的施工员赵永利,在工作之初是老施工员李德志手把手带出来的,现在他不仅成了自己岗位上独当一面的技术人才,而且也开始了带徒弟的生涯,新进员工张磊就是他的现任徒弟。赵永利说,当初李工对自己悉心培养,从放线、抄平、仪器的使用等这样简单基础的事情教起,不辞辛苦,这会儿自己有能力了,也有义务尽力去帮新人。现在,李德志是中医院异地建设医改楼工程的项目副经理,一级建造师,三处的骨干,徒弟赵永利也已经考取了二级建造师的资格,事业蒸蒸日上。
不仅是技术上的代代传递,在思想精神上师徒之间也一脉相承。新乡建业森林半岛项目部的施工员王庆豪,是三处副经理马爱民的徒弟。在马经理的指导栽培下,王庆豪不仅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受到前辈做事态度的感染,不怕苦,不喊累,勤奋工作勇争一流,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在三处,这样的情况很普遍,不仅在项目,在工程处里,师带徒的关系也都存在。预算员张佳丽是新人王菲菲的老师,而她又是比她工作时间稍长的预算员薛志敏一手带出来的,从刚进公司接触预算,就一直有老师的指导。
常书记强调说,在师带徒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中,师傅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徒弟自身的态度和努力,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新人要想尽快成才,就得积极主动,不怕吃苦,多跑现场,勤学好问,善于思考。
三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师带徒”的,常书记说不上来,有多少对儿师带徒的关系也无从数起,只是,他和刘建设经理都是师傅带出来的,从初涉职场的手足无措,到成为单位的一把手、主力骨干,师傅的影响很大。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