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连平总经理在公司2015年1月9日行政综合例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出现停滞不前现象;受金融动荡及乌克兰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继续放缓,但改革力度较大的印度经济表现较好;全球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但青年失业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全球贸易低速增长。2015年,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结构调整将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对新兴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发展国家高负债及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移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不利影响,IMF预计增速将在3.8%左右。
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一)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支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释放出了大量的劳动力。
二是廉价而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集聚涌入,从而使珠三角及闽浙地区成为世界的代工基地。
三是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的改革与改制促进了中国工业的二次创业,从而形成了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格局。
(二)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
从总体经济形势来讲,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过去刺激经济政策负作用的消化期,简称“三期叠加”,从而使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
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主要是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10~14%的增长速度要放缓到7~7.5%的年增长率。换档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中国劳动力人口以每年200-300万人的速度在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从而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外迁,这些企业大多数迁至东南亚地区(柬埔寨月均工资只有100美元)。2014年中国出口增速降低了21.8%。
二是人口老龄化迅速增长。截止目前中国有老龄人口2亿人,而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5~5亿人。同时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7000美元左右,而发达国家步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收入达到几万美元,从根本上讲我们是未富先老,从而使中国的养老问题凸显。
三是在过去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在不断走低,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须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要付出新的成本。
在以上诸多高速发展“红利”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下,增速换档也就不可避免。
结构调整阵痛期主要是指中国经济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收入结构来讲均存在极不合理的因素,必须进行结构调整,调整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以调整产业技术结构为基本方向,将提升自身国际产业链地位作为主要目标。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技术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推动新产品、新技术创新。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GDP迅猛增长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如珠三角地区和闽浙地区的代工厂及传统服装、玩具、电子等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纷纷外迁。另一方面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给中国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中国企业单位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占总需求的57%,而原油的进口量达到需求总量的70%)。从而导致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急据扩散,目前长三角、闽浙地区也有雾霾天气。而高新技术缺失导致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是需求结构调整。以提高投资效率作为着力点,但不降低投资率作为目标。主要是降低政府投资比重,国有政府投资是效率最低的投资方式。同时要逐步拉动消费规模增长,将扩大消费需求作为需求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
三是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出在微观,但要解决问题需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着手。宏面层面: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为目标,但要通过降低政府可支配收入份额来实现。中观层面:要打破国有资本对高薪行业投资的垄断,打破权贵者对高薪行业就业的垄断,确保进入高薪酬行业机会均等性。微观层面: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确保公众接受教育公平性,提高弱势群体的竞争力,为分配公平营造一个公平的起点。同时还需努力消除腐败,避免社会财富过度集中。
刺激经济政策负作用的消化期。一是过去货币政策比较宽松、导致我们的货币流通过多,货款数量大量增加,金融领域出现诸多问题,显然这个负作用要进行逐步消化。二是产能过剩、房地产、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亏损严重,因此要经过一个阶段进行调整和消化。
从总体上来讲,目前中国经济到了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阶段,要搞好顶层设计和要有啃硬骨头的决心。目前中央经济目标是保持经济速度平稳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这平稳中包括保持我们的房地产消费水平。保障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措施:一是产品出口的支撑作用;二是消费增长的基础作用;三是投资拉动的关键作用。
三、国内建筑业形势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市场竞争,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定势。
一是以“中”字头命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据了政府投资的大多数重点工程。如中国的高铁,铁路基本由中铁垄断;码头、港口、桥梁基本由中交系统施工;河道、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基本由“中水”承建等等。
二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充满竞争活力的“苏闽浙”地区的施工企业,占据了国内大多数地区的民用建筑市场。如“浙江中天”、“中南建设”,每年施工产值均在400亿以上。
三是平稳运行的中西部施工企业。省级施工企业年产值一般在30~100亿元间,市级施工企业一般年产值在10~50亿元间。这些施工企业目前大多数能平稳运行,但没有完成企业原始积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经营缺乏活力。
四是长三角地区在市场活源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规模及数量均在逐步缩小和减少,中建及江苏、福建、浙江等地施工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四、焦作建工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
焦作建工集团是一家改制的具有60多年历史传统的施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虽然我们过去在规模和经济效益上没能赶上沿海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实现了从国有到民营、从劳动力密集型到管理型企业的转变。从苏闽浙地区建筑企业的迅猛发展及广东地区建筑企业的萎缩及市场份额减少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而非外部市场因素。因此,我们焦作建工集团只要全体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我们的企业一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建工集团今后主要发展方向在于:
一是要适应新常态、在新常态的大环境中稳中求进、稳步发展;二是要抓住新的机遇,新一届政府启动的新一轮改革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机遇。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府的手会退出市场,市场的活力会增加,我们在市场中的份额会越来越多;2.在新一轮改革中许多政府过去承担的项目会由企业来做,政府投资份额会越来越少,而社会投资比重会加大,因而市场会更加公平;3.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会越来越规范,市场土地规划等审批会越来越规范,另一方面经过本轮的市场调控,将来生存下来的企业一定是有规模、有信誉、有实力的企业,因此我们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小;4.政府正在着力建设法制社会、诚信社会,我们的经营环境也会越来越好。三是促进大发展。大力推进集团化管理,实现多业并举、协调发展,逐步做强做大建筑板块,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推进信息技术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要坚决树立走出焦作、走出河南的信心,力争在今后3-5年内使施工年产值有大的突破。同时,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培育集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集团公司的盈利水平有大的增长。
当然,要使集团公司有更好的发展及完成新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要依靠我们广大员工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同时,还要有艰苦创业的决心和思想准备。我们集团公司广大员工即要有危机意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只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通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焦作建工集团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201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