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

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

作者:  发表时间:2017-12-09 11:21:07    点击次数:1452 【打印】 【收藏】

2014年中国总体上反映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增速比2013年下降了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的投资持续下滑,使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也明显地增速下滑,反映到建筑行业是项目资金紧张,跨年度工程减少。于是对2015年的建筑业走势,引起了业内同行的高度关注。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对建筑业的影响来分析
  李克强总理认为,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宏观调控经济有两种选择,一是短期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比如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投放;二是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权衡利弊,采取了第二种选择。因为第二种选择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
   笔者在2014年4月某天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里看到三条与利用民间资本的新闻:一是家电商苏宁进驻了电讯行业,移动电讯把“137”号段让苏宁经营和管理。电视画面上出现苏宁工作人员忙着安装服务器,已经装好了几百台,还需要再装几百台。过去移动、联通、电信三巨头垄断电讯行业被打破了;二是民间资本成立私人银行,这放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金融的垄断也被打破,将倒逼国有银行面对竞争,必须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民营资本进入了中石油。同样是2014年4月,国务院推出过去由国企主导的行业中80个项目供民间投资,涉及铁路、港口、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石油及天然气网、煤制化工和石化产品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14年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促进有效投资和创业,不到一年时间,国务院两次修订核准目录,大幅度地取消下放投资项目核准。这一举措使过去不管是政府投资项目还是企业投资项目都实行审批制,现在变成了不到10%的属于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审批制,不到15%的实行核准制,超过75%的项目都实行备案制,让民间资本有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事实上各省各地也在高调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例如湖北省发改委2014年7月20日发布首批95个鼓励社会投资的项目目录,估算总投资2834亿元,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油气管网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与开发、保障性住房等七个领域;河北省2014年9月公布首批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38个项目总投资额超2100亿元等。在投资减速,各地又急需稳增长的背景下,河南、贵州、广东、江西、陕西、重庆等多个地区都在陆续抛出了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清单。于是,社会有投资需求,国家有打破垄断的政策,民间有充裕的资金,让民间资本这个发展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么多民间投资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靠谁完成?唯有建筑业。
二、从区域经济加大投资态势来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域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根据收集到的部分省区和有关行业2014年前三季度及明年投资情况,就可以看到呈现一派如火如荼之势:新疆建设兵团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6.29亿元,其中民间投资588.72亿元,同比增长16.3%;青海省1至9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396.47亿元,其中民间投资978.36亿元,同比增长20.6%;西安加快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今年计划投资29.5亿元,已完成80%以上等。国务院印发《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东北将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诸如此类,中西部尚且如此,东部省份投资热情更不减当年。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能发现,区域经济建设中少至几十亿,多则上千亿的各种投资信息,为建筑业开拓市场带来大量的机遇。
三、从“丝路”战略给建筑业带来的利好分析
  11月22日德国一家媒体报道:中国在过去两周里显得慷慨大方:中国拿出500亿美元筹建其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个新开发银行将为整个亚洲的港口、铁路和电力等方面的建设提供资金。中国还拿出另外4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将重新激活从中国经中亚直至欧洲的历史贸易路线。中国也在大力投资非洲。中铁建集团日前获得尼日利亚修建一条长达1400公里的铁路订单。中方将为这个总价值近120亿美元的项目提供初始融资。文章还专门提到:中国领导人宣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那意味着将比迄今为止的对外总投资量增加两倍。笔者从这“出口转内销”的信息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的建筑业不仅要在国内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更要借助中国投资海外的契机,大踏步走出去。据报道,亚洲的投资需求巨大:仅到2020年,东南亚和中亚国家仅在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就需要至少8000亿美元。有前瞻性的建筑企业家会从中发现商机,并未雨绸缪,超前准备走向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
    这里要多说一句,从资质管理的角度,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走向国际市场承揽工程,建筑行业内是不是也应该打破垄断?交通、水利、铁道、机场等专业工程在国内市场上,地方施工企业往往被排斥在招投标之外,基本形成行业内的垄断。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打破垄断,下一步走出去后,工程任务以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为主,仅凭我们原有的专业队伍是远远不能胜任的。能不能眼光放长远一点,专业从事基础设施的老大哥队伍,用合作的形式带带目前属房建资质、但不少已具有一定市政和基础设施能力的“穷哥们”呢?市场蛋糕是足够大的,分一点给兄弟们又何妨?都是代表中国人,合作共赢“走出去”挣国外的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从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来分析
  推行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无论是大量基础设施,还是学校、医院的修建,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都离不开建筑业作为主力来参与。
  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力争超额完成2014年改造470万户的基础上,提前谋划2015-2017年棚户区改造工作。2014年国开行承诺棚改贷款676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上半年实际发放棚改贷款2195亿元,占上半年国开行新增贷款的43.6%,支持新增建筑面积2.5亿平方米,惠及棚户区居民213万户。建筑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国家层面重大战略部署,抓住市场机遇,求得更大发展。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不仅健康平稳,而且一定能呈继续上升走势,我深信中国建筑业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作者: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会长  汪士和) 
     摘自《建筑时报》

时间: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