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

【做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建筑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探讨与实践

作者:崔国庆  发表时间:2020-08-01 15:03:31    点击次数:1190 【打印】 【收藏】

    谈到精细化管理,人们总习惯将它和电子、钟表、汽车、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企业联系在一起,一个整天泡在钢筋、混凝土里的企业似乎没资格或没必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其实不然,作为一种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建筑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可从意识培植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入手。

                意识培植

   要营造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精细化管理的思维习惯。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向员工大力宣传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让员工真正理解、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宗旨、核心和灵魂;大力宣传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及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倡导员工学习《精细化管理》系列书籍,动员全体员工大胆探索精细化管理方式、方法,使精细化成为员工的自觉习惯。

                 实践操作

  (一)生产上“精谋细化”,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安排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损耗,实现安全生产。

   一是意识引导,培训先行。精益生产方式把生产中一切不增加价值的活动都视为浪费,只有建立在全员对精益生产的了解和基本认同的基础上推动才能顺利进行;二是加强现场的5S改善。5S现场环境改善共分五步,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等。通过5S管理活动,实现现场的有序化管理,增强全员生产和管理的改善意识;三是实施同步化生产。同步各工序间的生产,尽量使工序间在制品数量维持最少水平,通过在设备、人员、生产线进行相应布置,将有助于同步生产的达成;四是示范线改善,体现成果。可以选择一条生产线来示范改善,及时做好成果统计和成果发布,让员工感受到精益生产的好处;五是以七大浪费问题为重点,消除生产浪费现象。

   (二)经营上“精打细算”,从市场需要出发,组织生产经营,关注市场走向,降低营销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

    一是要能提供一流的产品质量、服务和供货速度,这样才能树立好良好的口碑。深化质量管理,保证出厂产品合格率100%;强化精准管控,确保订单准时交付率100%;建立项目回访制度,增加顾客满意率。

   二是把握好准确的市场切入点,建立营销新机制,扩大市场占有率。构建多元营销体系,制定灵活的销售奖励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迅速打开市场;调动社会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了解掌握市场信息。

   三是同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知名企业同台竞技,这样有利于认识自身技术、成本等管理诸多方面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大大锻炼营销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积累市场竞争中的经验,提高业务能力。

   (三)管理上“精雕细琢”,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把目标管理、预算管理、流程管理、物资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抓细抓实。

   1、强化目标管理。

    一是强化领导、健全制度、从严考核。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形成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使职工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使企业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得以创新,进而实现管理中的人本内涵,才能显现精细化管理的效能。通过严格的考核,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从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二是重点强化细节管理的力度、能力。工作中要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细节、量化细节,要将集中注意力于重大战略上转向兼顾战略管理和细节管理,摒弃细节管理的缺位,下苦功、有耐心、有成效地进行细节的积累工作,企业的成长才会有持续性。

      2、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一是完善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基础工作。首先明确公司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公司的战略目标;其次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管理要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益,必须有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然后确定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公司要制订先进、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

    二是采用适当的编制程序和方法,完善预算管理的预警体系。通过对预算指标的控制,建立预算管理的预警体系,将管理控制由事后控制改为事前控制或者事中控制。

    三是完善预算执行措施。要求各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下达的目标计划,确保预算控制指示执行到位,时刻需要有关部门的监控,时刻需要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考评。

    四是完善预算考评制度。通过建立健全预算考核组织体系,强化考核运行机制。围绕预算责任目标,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充实完善考核内容,将预算目标与员工收入紧密挂钩,实施绩效考核,奖惩兑现,以突出激励。

   3、优化企业流程管理。

    一是不定期对企业流程进行梳理。企业需要通过对现状问题的总结,整理现行流程,对流程进行结构化、层次化的梳理,找出需要优化的节点,再制定新的企业流程。

    二是利用流程系统实现自动化流程管理。随着SAAS(软件即服务)的出现,很多企业都实现了移 动化办公,企业可以利用流程系统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流程管理。

     4、提高物资采购管理。中安征信在深化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一是采用形式多样的采购方式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第一坚持“货比三家、多方参与、择优供货”的采购原则。订货前,财务采购部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对已获取的价格信息进行比较,选择口碑好,信誉高、价格优的厂家为供货商。每年可为公司节约了采购成本上百万元,有效降低库存;第二采取代储模式,实现零库存。采取供应厂家代储的形式合理控制库存;第三结合当前市场行情和供货商报价严格对比,对上涨幅度较大的物资列出明细进行汇总,积极与厂家进一步协商沟通,力争将新的订货价格下调或趋于原合同价,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采取招议标管理,有效降低材料物资采购成本。首先,招议标采购可以将分散的供应量集中起来实行招议标采购,能够减少采购费用的支出,减少工作量,从而降低整体成本。其次,招议标采购管理可以保证材料质量。招议标小组要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审查,从而有效保证了材料质量。第三,可以使采购透明化,避免物资采购的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三是启动策略性商务谈判,实现物资采购降本增效。第一深入了解市场变化,最大限度实现采购信息化;第二分析研判原料市场波动对下游产品的影响,据此确定合适的采购方式;第三综合评价采购价格的影响因素。了解原材料等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情况、人工成本、运输费用、是否有季节性影响因素等情况;第四制定科学合理标底。制定尽可能低的采购价格标底,实现降低采购成本目标;第五强化供应商合同管理。积极邀请供应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具体了解使用情况,对物资选型作出合理调整,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四是加强物资验收工作, 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技研部、工程部、财务采购部联合成立质量检验小组,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人库物资质量验收,逐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全员参与物资采购质量的过程管理。

    5、狠抓设备精细化管理。

    一是落实设备单机承包。确定每台设备的包机责任人,责任人对分管的设备必须经常定期检查,对设备存在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设备情况;责任人每月的工资,与其做管辖设备的完好状态、使用率、事故率挂钩。

    二是严格执行设备点检制度。岗位职工必须熟悉点检标准,熟悉设备结构原理和工艺操作程序,做到正确使用、合理操作,同时还必须具备维护保养设备的基本技能。

    三是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将全厂机动设备及场区划分到固定班组,承担片区设备运行中的故障维修以及保养,同时,岗位职工在日常巡检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备相关的作业法管理规定及设备保养规程,逐项进行维修和保养,从源头上消除设备的脏、松、漏、缺、锈等现象的存在,全面杜绝设备“带病”工作。

    四是完善设备技术档案。要求设备管理员按时认真填写设备技术档案,确保设备技术档案中的运行时间、维修保养记录、状况检测、设备材料消耗等数据与现场资料的准确一致。

五是加强岗位员工的技术培训。不定期组织岗位职工的技能培训工作,结合现场操作实践,制定培训计划。

    6、加强安全管理。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网络化、梯次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是要加大安全监督、检查的力度,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认真分析各种生产事故,并从中吸取教训,确保公司安全目标的实现。

    三是要实施动态安评,全面构造安全性评价动态化的管理平台,切实使安全性评价工作由一种安全评价工具转换为一种融合于生产的管理手段。

    四是要细化现场作业标准,以作业标准化推进现场安全控制,改善安全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编制下发《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到位制度》,确保现场安全控制满足管理体系、控制机制、员工素质、现场环境、安全防护、作业标准化、反违章等七个方面要求。

    五是细分专业、细分规模、细分管理水平,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施安全监督和指导,实施差别化安全监督管理。

   (四)技术上“精益求精”。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目前公司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道路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同时新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带来新的管理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既要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也要解决制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问题。要加强组织与领导,用精细化的理念,去领导和组织精细化管理。统一思想认识,搞好统筹策划,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步骤,分解管理责任,明确完成时间,细化奖惩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完善监督制度,建立起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落实物资采购方式和渠道的多样化、加快自由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强化社会资源合作模式等方式,逐步消融存在问题。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的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真正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