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

执“杖”行者,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中安正通 周朋肖  发表时间:2021-05-17 16:24:55    点击次数:1184 【打印】 【收藏】

  忽而立夏,万物繁茂。巳时刚过,抬眼看看窗外已是阳光无死角的照射。起身,稍许烦闷,便想着往工地现场走一走。
  初夏的天总是很蓝,微风轻抚,麦浪涌起,青黄渐变。走出村庄穿过田间小路,便进入了施工现场,生产道路两侧繁茂的灌木遮挡了沿河的风景,偶从叶子缝隙里能隐隐约约看到斑斑水光和已经施工完成的园路一角。越往深处去,视野渐变宽阔,树荫下、小桥上、河滩小岛边,有追闹嬉戏的孩童,有怀旧歌唱的老年人,有目不转睛盯着水面的垂钓者,也有不时直起腰来抬手拭汗的养护人员。项目已然接近尾声,工人正在进行维修清理,技术人员为竣工图绘制收集现场数据,项目负责人忙忙碌碌向视察组汇报工作,一切如火如荼,井然有序。
  走近岸边,有节奏的滴滴声响起,芦苇丛中,只看到GPS移动站一深一浅地跳动,沿岸迅速绕过芦苇,便看到了让人推崇备至、印象深刻的一幕——执“杖”行者半身潜在水中,手持移动站一步一驻足,来自河水、淤泥的阻力让他每一步前行都变得异常困难,河道里上月末种植的水生植物刚刚发芽,验收在即,想必他正为此采集数据吧。
  这位执“杖”行者就是90后测量员王威威,来到中安正通工作已有七年,印象中那个初来乍到、胆怯羞涩的阳光少年,在肩扛脚架,身背仪器,腋夹记录本,奔波在各个控制点的工作日常里,如今已俨然成长为技术娴熟、得心应手的测量骨干。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测量人员这批先行的“粮草”,项目就无法顺利、精准地进行。项目伊始,尤其市政工程,常常是大范围、长距离、高强度的野外作业,定边桩、原地貌高程复测、放边线、结构层高程控制,每个环节缺一不可,他们负芒披苇,穿田入林,披荆斩棘,排除万难,将图纸上一串串冷漠的数字、文字转化成千万行人脚下的路、眼里的风景。
  大沙河提升项目2020年4月开工建设,是中安正通施工的第一个水利工程,景观堰的图纸复杂、附属工程空间感难以建立且精度要求较高,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测量人员,王威威从熟悉图纸入手,遇到问题积极与施工人员探讨,反复推敲核对坐标高程,从而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施工过程任劳任怨、积极主动,工地作业面多、放线任务重,但他从不因此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后期,每天早出采集样点,晚归整理数据,保证竣工图绘制进度。工地上像王威威一样不惧恶劣环境,工作尽职尽责的青年人还有很多,他们的存在及散发的蓬勃朝气给中安正通注入了活力和新的希望。
  滴滴声若隐若现,河中的身影也已渐行渐远,这样的情景突然就让我想到了《诗经》中的诗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王威威追求并非所谓的“伊人”,而是——真实有效的数据、测量员的使命以及青年人的担当。
  仅仅是他吗?那个即使步伐沉重,也依旧步履不停的单薄身影,难道不是年少时执着于追梦路上的我们吗?曾经年少的我们,依然在追梦的路上……